多年来,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。在教育越来越“内卷”的今天,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更加焦虑,投入大量的金钱、时间和精力。家长累、孩子苦,已经是常态,负担极重,有苦难言。

“双减”政策特别是针对校外培训的措施,让不少人拍手称快。新政之下,确也有许多随之而来的新问题。如果配套措施、公共服务难以匹配新政策、难以匹配家长和学生的需求,恐怕还会让家长产生不少无处安放的焦虑。

一、假期去哪里?

从目前已制定暑假托管制度的地方看,暑假一般是组织两期托管班,每期12天(其中还要除去双休日),每个学生可选择参加其中一期。如我等双职工普通家庭,夫妻双方上班,收入一般,且因种种原因,老人不方便照顾孩子。托管时间之外,孩子的去向仍是问题。低年级的孩子自理能力差,不能单独留在家中。高年级的孩子,经常外出又不安全。花钱雇个保姆,显然超出收入。总是带去上班,耽误工作,影响也不好。托管时间之外,如何安置孩子,实在为难。

二、如何有助孩子健康成长吗?

平时作业减少,节假日校外学科培训减少,孩子的空闲时间更多了。同时,需要家长紧盯孩子的时间也更多了。仅以下面一项问题来举例。现在,手机、平板、电脑等设备触手可及。作业少了,如果家长又无暇时时紧盯,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机会和时间可能更多,如果自制力较差,难免沉迷网络、沉迷游戏。

三、孩子课外会更加轻松吗?

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、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,孩子们在各种假期之中,学习负担减少了,但是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学习的急切心情不见得随之减少,教育的“内卷”不见得如残云随风而去。为了利润,为了成绩,如果机构和家长更多地利用工作日课后,给孩子参加学科培训,可能会在这期间加重孩子负担,孩子反而更不轻松。

四、教育支出负担会减轻吗?

中高考的成绩指挥棒仍在,一旦教育的“内卷”继续,虽然班级化的校外培训能够得到抑制,但也可能会催生家教、一对一、一对二等诸如此类的、变换形式的、更加隐敝的培训方式。如果这样,此类形式需求增加,收费可能更高,教育支出负担也许不会减轻。


政策是善意的,出发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,初衷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、为了教育健康发展。但是,把好事办好,让好政策落地,还需完善政策配套、提升公共服务,这还要下很多功夫。

希望所有的焦虑都是杞人忧天。毕竟,童年时期快乐轻松,青少年时期健康成长、全面发展,是每个家长和整个社会所期望的。


  • 评论列表 (0)

留言评论